人物採訪怎麼準備?商周主筆揭秘人物專訪的關鍵技巧

在媒體工作中,人物採訪是最能打動人心的報導類型之一。無論是奧運金牌選手的逆轉勝故事,還是創業者的奮鬥歷程,一篇優質的人物專訪能讓讀者產生共鳴,並從中獲得啟發。

先前參與了媒體觀察基金會舉辦的線上講座,由資深記者/主筆鄭郁萌分享「人物專訪的經驗與訣竅」,本文整理自資深記者鄭郁萌的專業分享,並增加一些其中對自己頗有啟發的提醒和非常實用的訪談技巧,提供訪談新手作為參考。


人物採訪前的關鍵準備:如何做好充分功課

成功的人物專訪,往往在正式訪談前就已奠定基礎。鄭郁萌強調,訪談前的準備工作至關重要:

精心設計的訪綱是最好的見面禮

「把訪綱當成一份禮物。

即使受訪者可能沒時間詳閱,也要準備一份精準、漂亮、非他回答不可的訪綱。這不僅展現了記者的專業度,也能為正式訪談奠定良好基調。

打破刻板印象,尋找故事中的反差與對比

避免用刻板印象看待「成功者」或「大人物」。專業的訪談技巧是列出受訪者的人生大事記,從中尋找反差和對比點,挖掘更深層次的故事線索。

換位思考:想像受訪者眼中的世界

採訪前不僅要了解對方的背景資料,更要嘗試「想像他們所看到的世界」,理解他們的視野與所處的時空脈絡。這種換位思考能幫助訪談者提出更有深度的問題。


人物專訪中的關鍵技巧:如何獲取真實故事

避免流水線問題,設計多套訪談策略

特別是在時間有限的情況下,訪談問題要「快、狠、準」。鄭郁萌建議準備至少兩套不同假設的題目,並設計一些「圖窮匕見」的隱藏問題,幫助辨識受訪者是否在迴避某些重要議題。

訪談前的沙盤推演

給受訪者一個定位,如「領導者」、「火線人物」、「鋼鐵玫瑰」或「戰狼」等,確定採訪的角度和重點。如果是團隊採訪,更要提前確定每個人的角色分工,如主訪者、追問者等。

平衡同理心與專業質疑

「出色的記者在採訪過程中,需保持同理心,卻仍須不忘保持懷疑!」這句話道出了人物採訪的核心價值。理解受訪者的處境並非一味認同,專業的訪談技巧在於在共情中保持必要的專業距離。


人物專訪寫作的5力:如何讓讀者關心你的主角

建立讀者與受訪者的共鳴橋樑

報導寫作是一種公共寫作,必須「讓讀者在乎這個人」。如果讀者不關心受訪者,就不會在意他的故事。因此,文章開頭就要建立讀者與受訪者之間的共感與共鳴。

挖掘主角的獨特之處與關鍵時刻

每個人物都有其特別之處,專業的人物採訪會深入挖掘主角生命中的「不正常之處」和「關鍵時刻」。用五感描述建立生動畫面,讓場景更完整立體。

內容取捨的藝術

「很多稿子不是不夠長,而是不夠短。」寫作時要懂得取捨,剔除雜質,讓核心元素更加突出,並在結尾留下餘味,使讀者回味無窮。


新時代記者必備能力:AI時代下的人物採訪新思維

在 AI 迅速發展的時代,為何我們仍需要專業報導者?鄭郁萌認為,真正優秀的採訪源於記者對主題的熱情與獨特視角。她鼓勵文字工作者:

拓展個人文風與生活體驗

我提到近來總覺得自己的文風固定、有些模板化的問題,講者回應:文字工作者要盡量拓展自己的文風!嘗試把人放在場景中,從場景往外拓展世界,不要讓自己困住,就不會只有一種寫法。

培養對主題的熱愛

如果經過充分準備仍找不到受訪者的獨特之處,可能是因為對這個主題缺乏熱情。真正打動人心的人物專訪,離不開記者對主題的熱愛與投入。


專業採訪,成就動人故事

優秀的人物採訪不僅是技巧的運用,更是一種藝術。透過專業的訪談技巧與寫作能力,記者能夠挖掘出受訪者最真實的一面,創造出具有深度和廣度的人物報導。在媒體資訊爆炸的時代,這種能力顯得尤為珍貴。

分享你的喜愛
yuzuochen010
yuzuochen010